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扶贫日 | 今天,向她们致敬!她们努力的样子,真的很美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第6个“扶贫日”。今天,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安举行,一大批自力更生、光荣脱贫,情系群众、甘于奉献,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组织推动、改革创新的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其中不乏砥砺奋进的优秀女性,为脱贫攻坚贡献巾帼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刘仙会:心系脱贫攻坚 奉献一片真情

刘仙会| 咸阳市武功县后稷新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陕西省劳动模范


刘仙会从小家境贫寒,经常受到街坊邻居的帮助和照顾,她饱尝了贫寒的酸楚,同时也切身感受了父老乡亲的温暖,更加磨炼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高中毕业后,放弃学业跟随父亲一块在西安打拼,在父亲多年经商理念的影响和熏陶下,她致富不忘家乡。


2013年,她毅然放弃城里稳定的工作、优越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回到村里与几户村民一起种植了蔬菜,大胆尝试和实践适宜南方种植的蔬菜新品种。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使原先小面积的蔬菜种植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成立了武功县后稷新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了解决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她利用毗邻杨凌农科城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建立了长期技术联盟,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进行蔬菜技术指导,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带领父老乡亲特别是贫困户一块脱贫致富。7年来,合作社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快速的供应”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依靠先进的科技促进了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动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脱贫是一种“造血式”脱贫,也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她把重点放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蔬菜上。她深入群众家中,耐心细致地做贫困户思想工作,帮助贫困户流转土地。为解除贫困户后顾之忧,她向贫困户无偿供应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按照统一生产方式,实现合作社与贫困群众生产、销售的“六统一”,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机械播种、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技能培训、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目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菜面积达到28亩,带动贫困户增收58万元,使6户贫困户发展蔬菜实现了脱贫,23名贫困人口走上致富路。不少贫困户深有感触地说:“仙会就像自家的女儿一样,处处为我们着想!”


为了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她走村串户,发动基地周边村贫困人口来基地就业,2018年在基地就业人员达到96人,其中就有贫困户23人,这些就业人员年务工总收入达到135万元,其中贫困户年务工工资达到38万元。通过定向培训,使贫困群众提高了果树、蔬菜种植技术,掌握了果蔬生产销售技能,确保了贫困户持续增收和脱贫致富奔小康。


刘仙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诺言,现在她终于成为武功县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在成绩面前她不骄不躁,她经常告诉人们,贫困群众一日不脱贫,她就一日不松手,决心在今后扶贫路上继续探索扶贫新模式,做好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武功现代农业建设和脱贫攻坚行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计清:心系脱贫攻坚 奉献一片真情

计清| 咸阳市武功县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三八红旗手


近年来,计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号召,发挥优势,精准扶贫,特别是去年以来,扎实认真地开展了以建档立卡户中的贫困妇女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妇女收入为核心的“三秦巾帼脱贫行动”,受到广大城乡妇女的一致好评,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被当地干部群众传为佳话。


为了把“三秦巾帼脱贫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她结合馨绣公司实际,找准工作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与县妇联、县扶贫办及镇、社区取得联系,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部署,结合建档立卡工作,准确掌握全县贫困妇女的状况,制定了武功馨绣切实可行的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从抓培训强技能入手,推动更多的妇女脱贫致富。


在培训工作中,她打破常规,创新模式,下乡入村,整体推进,先后在60多个村开展培训68个班次,培训城乡妇女4417人,其中贫困妇女37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536人。每期培训班她都亲自参与,结合当地实际,重点进行武功刺绣、手工布艺、绣花服饰、系列绣花鞋等技能培训,抓好指尖上的技艺,助推巧手脱贫,使她们心里有想法,手中有技术,脱贫路上有干劲,切实提高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能力,实干兴家,发展立家。


妇女要脱贫,培训是先导,平台是关键,这是馨绣公司上下形成的共识,也是具体工作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围绕妇女脱贫致富,她加大投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游凤、普集两个生产基地和馨绣艺术博览馆,可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在代家社区的大寨、武功镇的武塔、苏坊镇的苏西等38个村建立了生产点。


目前,公司共有固定员工138名,其中贫困妇女员工110名,生产大户1728户,从业人员3600人,基地贫困员工的经济收入明显改观。公司辐射带动武功、扶风、乾县、兴平、杨凌等县区5000多名群众从事手工布艺产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利税500多万元,先后被中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贫困残疾妇女是贫困妇女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她帮扶的重点对象。公司目前共安置武功县72名残疾贫困妇女及渭南、乾县、永寿、秦都等地43名贫困残疾妇女就业。基地成立了妇代会和残疾人协会,投资100多万元,改善她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办理了简易人身保险,贫困残疾妇女和家属非常满意,挑战贫困的意识愈来愈强。


据统计,计清近年先后为脱贫攻坚工作捐献200多万元,特别是在中行咸阳扶贫北京拍卖活动中,她的精品刺绣《长城》拍出最高价170万元,她全部捐献这是馨绣公司巾帼脱贫行动的一个缩影,也是计清精准扶贫的感情升华!


宁卿惠:双手织就幸福锦

| 宝鸡市凤翔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宝鸡市“十大农民女状元”


凤翔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宁卿惠,是一个从小不怕吃苦、敢闯敢拼的“女强人”,多年在外打拼,她收获了常人眼里的成功人生,但看到家乡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一直想,要为家乡的姐妹们做点啥。在海外生活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在家乡被人们遗弃多年的土织布,却是外国人眼里的“奢侈品”,不仅价格不菲,而且非常走俏。这让宁卿惠很激动,认定这就是家乡姐妹们苦苦寻觅的致富门路。


2017年,宁卿惠怀揣梦想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面对没有工人、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没有销售市场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宁卿惠和她的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为解决这些问题,她和业务人员深入有土织布渊源的镇村和能工巧匠家中,摸情况、找场地、搞培训、研发设备。2017年6月23日,凤翔惠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在田家庄镇寺头村正式成立,“惠蘭手织布”成为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


为生产出花色、品质都有保障的手织布,宁卿惠先后邀请了国内不同民族的织锦非遗传承人、凤翔当地织布能手进行技术培训,对培训成绩优秀的学员,公司聘请其为一线技术员;对于培训合格的织户,公司与其签订供销协议;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参训妇女的织布技能不断增强,织布质量和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通过扶贫工坊已免费为农户举办手织布培训班23期,培训妇女600多人次,其中贫困户86人;培养了赵海侠、雒贞香等20多位手织布技术骨干。


为解决集中培训和人员流动大的问题,宁卿惠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在全县建立了田西村等四处扶贫工坊,累计安排工人45人,其中贫困人口22人;已经签订织户10户,其中贫困户6 户。这种灵活经营管理的方式,保证了贫困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份工作取得劳务收入,实现了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无缝对接。


广大贫困妇女加入惠蘭公司以后,不光在经济上打了翻身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唐会敏原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进入惠蘭公司的扶贫车间以后,宁卿惠见她年纪轻但干活踏实认真,便刻意培养,不仅手把手教会她织布,还带她去全国各地参加展会,与同行交流。不断拓宽她的眼界,增长她的见识和才干。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现在唐会敏已经走上公司管理岗位,成长为扶贫工坊的负责人。在宁卿惠的示范引领下,一大批像唐会敏一样的普通农家妇女,都摇身一变,成为自信、阳光能够独当一面的现代职业新女性。


不胜枚举的生动事例,见证了惠蘭民俗文化始终不让一个老乡掉队、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企业担当;见证了宁卿惠不忘初心,返乡创业带领家乡姐妹自力更生,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梦想的实现。目前,蕙蘭公司生产的手工织布相继被加工成床上用品、男女衬衣、外衣等3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韩等国家。


作为宝鸡手织布带头人,宁卿惠深知发展手织布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之路任重而道远。她常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她的一生不是挣多少钱,而是做多少更有意义的事情,为让更多的家庭早日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她一定会坚持走下去。


刘静 :医疗健康扶贫身先士卒

刘静| 宝鸡明德骨科医院院长、宝鸡市三八红旗手


刘静2002年开始从事医疗工作,现任宝鸡明德骨科医院院长,在她的带领下,宝鸡明德骨科医院在三年多时间里,先后配合不同部门单位实施公益慈善医疗救助项目6个。


2016年,宝鸡明德骨科医院配合实施“宝鸡市残疾预防贫困股骨头坏死患者医疗救助项目”成立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刘静任组长,带头下基层逐村、逐镇进行摸排筛查和政策宣传工作。三年来,共救助治疗全市建档立卡贫困骨病、骨伤患者2000余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80余万元;共组织举办救助摸排筛查免费义诊活动400余场次,出动医护人员近2000人次,行程近40000公里,累计服务群众20000余名。


在救助过程中,刘静总结出了“要务实,不要形式;要帮扶,不要添乱;要节俭,不要浪费;要沟通,不要自我”的“四要四不要”原则。她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一切以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收患者“一针一线”,义诊筛查队在工作中自带食品,在车里、树阴下、房檐下午休,不给群众和当地村组、社区领导添麻烦。


治病要找准病根,治贫要力拔穷根。为了达到“救助一例,康复一例,脱贫一家”的目的,刘静在医院开展医疗扶贫工作之初就提出了“医疗扶贫疗效才是硬道理”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刘静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医疗扶贫专家团队,精心治疗细心护理,三年来,医院共收治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患者2000人次,治愈因病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的贫困患者一百余例,让他们重新获得了独立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能力。


刘静常说:“公益慈善不是做秀!要想做好公益慈善工作就要付出真爱。”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医院职工都知道在院长办公室是找不到刘静同志的,因为她不是带队下乡,就是挨个病房看望住院患者,了解病情、治疗用药、恢复情况等。她更是对每一位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情况都能如数家珍,她坚持每年都入户回访一次术后患者,详细询问他们的术后恢复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遇到生活困难的患者时她更是常常自己出钱给予帮扶,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在刘静的带领下,宝鸡明德骨科医院在健康扶贫、扶残助残工作中表现突出,在众多的荣誉面前,刘静并没有骄傲,没有自满,仍旧扎扎实实地埋头在医疗扶贫公益事业中,她始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疗扶贫、扶残助残公益事业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忠实履行着自己平凡的岗位职责。


郑丹:“铿锵玫瑰”让牛村留守妇女“牛”起来

郑丹| 川市妇女联合会派驻铜川市新区坡头街道办牛村第一书记、铜川市三八红旗手


2017年4月,在脱贫攻坚战役最吃紧的时候,铜川市妇联组宣发展部部长郑丹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选派来到了牛村。她离开即将参加小升初升学考试的大儿子和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儿子,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驻村工作中,从机关到农村,从案头到田间,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的历史性重任,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柔情,诠释了“第一书记”这个全新的使命。


2017年,她带领铜川市唯一一支以女性为主的帮扶队伍,依据村里妇女特长建立了以制作灯笼和手工艺品为主的铜川新区富农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纳了村上40户贫困户和周边村的贫困妇女,让她们不出家门就可以实现增收。为保证妇女的利益,郑丹积极联系销售渠道,村民交货后,为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她自己先垫钱给村民。此外,社员每人年底还有500元保底分红。去年,合作社手工艺品和灯笼等产品的销售额达60多万元,极大增强了村里留守妇女靠自己能力脱贫致富的决心。


一边妇女手工艺品发展火热,另一边郑丹利用自己所在单位市妇联的资源优势,与铜川市巾帼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联手,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家政和月嫂的工作岗位,目前村里已有13名妇女上岗就业。


2018年,郑丹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外出考察学习金银花种植,回来后上会讨论、逐户摸底、动员宣传、申请项目资金,最终促成金银花种植项目落地牛村。如今,牛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近100亩,预计在今年年底实现500亩种植面积,让金银花成为全村村民的“致富花”。


“群众不脱贫,我们不离村。我们要继续运用女性帮扶干部特有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带动姐妹们脱贫致富,更要通过提升妇女就业创业技能推动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让牛村尽快摘掉‘贫困帽’。”郑丹眼里充满希望。


付凡平:浴火重生书写非凡人生

付凡平|延安市宜川县残疾人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陕西省三八红旗手


付凡平出生在宜川县ー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漂亮开朗、聪明好学,梦想将来当老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夺去了她三位亲人的生命,毁掉了她姣好的容颜,烧断了她灵巧的双手,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面对残酷现实,她不屈服、不低头、不抱怨,为了摆脱贫困,她摆地摊、养羊、种树、卖苹果、卖洋芋,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创业。2015年8月,宜川县扶贫办举办首期电子商务培训班,付凡平报名参加。“没有双手能搞电商?”同班学员无不质疑。她全神贯注听讲,有空就用两只残掌敲击电脑键盘,培训结束时,付凡平不仅能熟练操作电脑,还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淘宝店“蒙恩农场”,专门经营宜川的苹果、小米和花椒。付凡平说:“这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帮助我。蒙恩,就是要感恩、奋斗!”随后,付凡平在镇上开了一家特产专卖店,线上线下相互配合支撑,销量不断增加,短短3个月,销售额就达到50万元。当年,付凡平成功脱贫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凡平公司的销售额节节攀升,2016年达到209万元,2017年突破360万元,2018年突破600万元。几年来,通过奋斗,付凡平从一个贫困户成为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


富起来之后,付凡平没有忘记乡亲们。她帮助当地贫困户销售山货和手工艺品,带动35户贫困户脱贫,还陆续对300多名残疾人开展电商业务培训。她提出“公司+合作社+残疾人”和“贫困户+互联网+无公害果业”的发展模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扶持更多的贫困户走出困境。


付凡平说:“我算是浴火重生吧。人活着要靠自己,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就是要把自己的光景过好。残疾人要敢于走出阴影,战胜自我,只要奋斗不息,就能创造美好生活!


刘珊 :做担当实干的妇联干部

刘珊| 延安市黄陵县妇女联合会主席、延安市三八红旗手


“无论干啥工作,干就干出个样子来,让群众看到希望,让老百姓有幸福感……”刘珊总是这样坚定地对大家说。多年来,她怀揣着一种为民的情怀,用心履职,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5月9日,刘珊接到县委、县政府指示,第一时间赶到水沟村,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刘珊与工作队员一起挨家挨户明查,与贫困户拉家常交心,与镇村干部推心座谈,全方位调研分析,定计划强措施,连着熬了几个通宵,随行的小伙子一个个都撑不住了,刘珊也累得面色浮肿,大家让她休息,她却说“工作到了关键时刻,再坚持一下”。


硬是靠着一股子对工作的倔劲和对村民的真情,刘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配合,掌握了村子第一手真实情况,找准了问题“症结”,一周时间向18个部门发出《整改督办通知》15份,明确整改时限,夯实整改责任。刘珊对人民群众服务的执着和帮群众脱贫的真诚态度打动影响了所有的人,各责任单位积极承担任务,最终水沟村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路灯亮起来了、绿化搞起来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养中蜂合作社成立起来了,水沟村的面貌变了,群众看到了希望和前景。


2017年7月,工作岗位调整到县妇联后,刘珊依然不忘扶贫,她说:“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妇联人多干一点,咱们妇女儿童就少苦一点。”


  面对一个个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的学子,看到一位位亟待救助的贫困母亲,刘珊的责任心又被点燃了。她利用一切资源,积极主动多方奔走,为妇女儿童争项目、跑资金、筹善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争取中省市项目资金与物资232万元,爱心筹款25.85万元,救助523名困境妇女儿童,资助68名贫困大学生,其中企业“一对一”资助19人。


  她注重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和执委的作用,主动帮助致富女能人建基地发展产业。县妇联执委韩保兰在产业发展遇到困难时,她不厌其烦地跑前跑后,个人出面为韩宝兰担保贷款35万。在刘珊的帮助下韩保兰种植了120亩黄花菜,29户贫困户和100余名妇女也跟上挣钱了。


  她常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名妇联主席,只要你有爱,心里真正装着妇女儿童,你就不知道什么叫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不忘初心,不负组织的重托,不忘自己的职责,一路砥砺前行!”


肖秀明 :一双巧手为家撑起一片天

肖秀明| 汉中市南郑区巴山巧娘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陕西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肖秀明2004年嫁到南郑区黄官镇,和很多普通家庭一样,过着“两老一小”平淡而幸福的生活。2006年12月肖秀明的丈夫被查出患有右腿巨骨细胞瘤,前后做了四次手术,通过四处找亲戚借钱,才拼凑出医药费,2017年9月,丈夫去西安做了截肢手术,自此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丈夫生病期间,父亲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她只能两边跑,同时照顾残疾的丈夫、上学的孩子和卧病在床的父亲,每天的生活都是熬药、做饭、照顾病人。父母得供养,孩子要上学,家里失去了一个主要劳动力,还因病欠下一大笔债务,生活的重担统统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面对纷沓而至的困难,肖秀明没有退缩,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用自己的双手走出困境,凭借着自己刺绣手工艺品制作的手艺,开始制作工艺品销售创收。2014年的4月,一个四川客户订了一万多元的货,对方要求在10天内交货,她既喜又忧,担心到时间交不了货。担心归担心,接下活了就不能失信于人,她就开始不分白天晚上地抓紧赶制,在干活中睡着了,醒来接着又干,终于按时交货。


在传承传统技术的同时,肖秀明不断探索开发新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刺绣手工艺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好评。生活开始有了改善,经济困境略有起色,她又创立了汉中市南郑巴山巧娘专业合作社,把刺绣技术传给其他妇女们,让她们在空闲时制作产品,为家庭创收挣钱。合作社先后创作12生肖小动物和手工包、刺绣、鞋垫等工艺品5000余件,在省市农交会、旅游博览会、文化博览会展出销售4500件,创造经济效益18万元。


如今,合作社共有社员103人,670多名妇女加入手工艺品制作,人均增收5000余元。在不同县区多次举办妇女手工艺品培训班,组织培训妇女1000余人,培训贫困群众及残疾人500多人。近期筹建的扶贫工厂建设项目,更是为黄官妇女开辟了“致富快车道”,为周边妇女提供就近务工岗位55个,13户贫困妇女家庭年均可增收6000元以上。


她既是事业的创造者,又是妇女致富的引路人。她说:“一定会倍加珍惜,时刻勉励自己,同时还要影响带动周围的妇女姐妹,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小康路上女同胞,尤其是贫困女同胞不掉队。”  


唐小军:倾情“凤飞梦”,绚丽“半边天”

唐小军| 汉中市宁强县妇女联合会主席


“不是因为绣片多精美,而是那只振翅欲飞的凤凰表达着一种渴望、一个梦想。”唐小军常给人们讲述她刚到妇联工作不久的一件事。那是她去羌州绣娘公司调研,恰逢几位绣娘在交绣好的绣片,其中一副绣着彩色凤凰的绣片格外引人注目。久久凝视凤凰的那一刻,唐小军分明读懂了贫困妇女对美好生活也有着自己的期盼和向往,她们也想挣脱贫困、飞得更高!那一刻,唐小军暗暗发誓,作为妇联工作者,必须做好“娘家人”,让妇女姐妹人人都有一个“凤凰展翅”的梦、人人都有一方实现梦想的天空。


唐小军深知,扶贫先扶志,要帮助贫困妇女树立志向、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典型引领。借助县镇妇联换届、村级妇委会改建妇联等工作契机,全县350余名具有代表性的女致富带头人被吸纳进各级妇联执委。通过带领执委们办技术培训、办“道德讲台”、开展道德评议、结对帮扶等形式不断推进“志智双扶”。并通过宁强县妇联“羌州女子”微信公众号、联系专业人士采写稿件在报刊发表等形式持续宣传巾帼脱贫事迹,在市级以上发稿30余篇,推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羌州绣娘董事长王小琴等一批先进典型,极大鼓舞了广大妇女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斗志和热情。


“在县妇联的两年多时间,我是在奔跑中度过的,这是一种追梦者的感觉。”有梦想,就要追求、就要奋斗。为了实现自己和姐妹们共同的梦想,唐小军在县妇联主席的岗位上以梦为马,作为“追梦者”马不停啼地走访调研、参观考察。


唐小军经常对妇联干部们说,妇联在很多人眼里是没有“实权”的单位,所以我们必须“跑”起来,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上级妇联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于是,她带领妇联干部们向“下”跑,到贫困村倾听群众心声、挖掘潜力;向“上”跑,争取领导关注、政策倾斜;向“外”跑,广泛宣传推介,请来专家、引进项目。两年多来,她跑遍了全县18个镇(街道办)的贫困村,全县镇村妇联组织进一步完善,禅家岩火石子村、毛坝河草川子村、大安镇双白果村等贫困村,在妇联组织的带动下建立合作社、产业基地10余个;她跑遍了县内20名女企业家的公司、门店,谈心交友,进一步优化了县女企业家协会的组织机构,得知南通市来宁强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谢小兵同志到了宁强,她最早打电话联系协作帮扶事宜,组织妇联骨干到南通等地学习考察、招商引资,争取了江苏儿童基金对全县40名孤儿进行了救助,引进了大安镇社区工厂等企业落地生根,为宁强巾帼脱贫注入了新动能与新活力。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她带领妇联干部们,探索出了“多业结合拉一把、平台典范推一把,救助关爱扶一把”的“三个一把”模式,倾情服务妇女创业带贫增收,让万名妇女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先行一步。


“能绣花的做羌绣,会编筐的做竹编,不会绣花编筐的喂猪喂鸡,不愿意喂猪喂鸡的搞家政。”她和妇联团队围绕妇女手工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家政服务等发展思路,为贫困妇女就业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帮助姐妹们靠自己的双手逐步摆脱困境。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唐小军特别重视致富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动员女能手们通过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她提出依托县女企协会员朱继红的陕西一家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平台,采用“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的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全面服务。她和妇联的姐妹们经多方走访调研,结合搬迁安置点妇女的需求和愿望打造了宁强县妇女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目前基地通过楼下就业的扶贫模式,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辐射带动居家就业8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800余元。今年,她又带领妇联的姐妹们牵头与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了“羌绣研究基地”,同时与中央民族大学服饰研究所建立了“祁春英专家团队工作站”,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不断提升羌文化发展内涵。


唐小军常说,“阻断穷根重点还是妇女和娃娃,妇联是妇女姐妹的娘家人,无论贫富贵贱娘家人的牵挂都是天生的!”于是,她带领妇联干部倾力而为:依托项目实施妇女儿童办实事。她和团队积极争取中省市妇联“音乐之声之我要上学”项目、贫困妇女救助、维权救助、“两癌” 救助、“春蕾计划”、“春蕾健康成长包”等各类项目资金100.19万元,物资价值104万元,救助妇女儿童882人,特别是争取中国发展基金会的战略公益“慧育中国”项目落地宁强,并且由妇联牵头实施进行婴幼儿的早期养育试点,6000多名6-36月婴幼儿受益,进一步帮扶贫困儿童健康成长;在苏陕扶贫中以“港宁协作”为桥梁,加大社会扶贫力度,积极争取各类关爱帮扶资金16万余元,物资价值300余万元7599件,用于扶贫爱心助学、文化产业发展和爱心超市,用真诚的爱心架起了港宁两地的友谊桥梁;动员组织宁强县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争取实施贫困山区儿童发展计划、贫困地区妇女能力建设、农村社区综合发展、产业扶贫扶持等一系列品牌战略,累计实施扶贫综合发展项目19期,投入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资助6个镇11个村,帮助贫困农户 613 户 1939 人,其中贫困妇女1600余人;号召县女企业家协会全体会员投身“百企帮百村”行动,以汉源汽贸、金色花海、至一茶叶等为领头雁的各会员企业立足行业发展实际开发就业岗位1200余个,解决贫困劳动力3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1500余元,积极参与各类关爱救助,实现救助帮扶累计1100人次150万元。 


 “我没有时间叹息和等待,只争朝夕,我还有多少书没有读,我还有多少事没有做,我还有多少心愿未了,我还有多少恩情未报。”唐小军铭记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老师的那段话,在引领服务氐羌妇女脱贫奔康的路上,她只争朝夕!  




本次表彰大会上,安康市妇联荣获组织创新奖。


安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是陕西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市,全市十个县区均是贫困县。现仍有845个贫困村22.9万人未摆脱贫困,其中女性10.44万人,占贫困人口的45%。近年来,安康市妇联按照全国妇联及省妇联的工作部署,协助安康市市委和市政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抓教育培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集中培训、外地学习取经、专题学习、网络宣传等形式,不断提高妇联干部和女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增强攻坚意识和攻坚能力。抓活动载体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巾帼扶志百村行”、寻找“最美家庭”、家训巡讲等活动,对贫困妇女进行“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教育,充分激发广大贫困妇女“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是推行社区工厂+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愿望。安康着眼山高人稀、自然灾害频发等实际,实施了大规模异地搬迁工程,并在搬迁社区兴办了一大批社区工厂。针对社区工厂招工难、贫困妇女想干不会干、入厂之后子女吃饭上学没人管的问题,组织开展了“进厂务工大动员”“劳动技能大培训”“社区工厂大讲堂”“最美女工大评选”系列活动,引导帮助农村贫困妇女放下锄头、走进工厂。特别是针对女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看的问题,在全市35个社区工厂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 配备娱教设施、聘请专管人员,为女工子女提供免费接送、学习辅导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女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共有14358名贫困妇女在350个社区工厂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


二是推行“农业园区+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不离家不离土的就业愿望。通过组织动员、典型引领、项目支持、外出参观等方式,引导有一定能力的妇女创办了茶叶、魔芋、花椒等 “妇”字号农业园区22个、巾帼创业就业基地60个,带动24339名贫困妇女就业增收。农业园区的发展也为电商提供了优质产品,贫困妇女依托电商将她们的农副产品输送到省内外市场。为了解决农忙和农闲时贫困妇女就业矛盾问题,创新了“产业园区候鸟式用工”模式,帮助数千名贫困妇女农忙时到园区务工,农闲时到城里做家政服务,其先进经验在《新华社内参》和《中国妇女报》刊载。


三是推行“合作社+贫困妇女”,实现了为贫困妇女的产品找市场的增收愿望。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合作互助、信息灵通、技术辅导、组织化程度较高等优势,先后选送40余名妇女参加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培训,引导支持她们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立茶叶、养蜂、藤编、食品加工等妇女专业合作社34个,带动近万名贫困妇女人均年增收2万元。全国三八红旗手田珍领办的平利县惠民茶叶机械租赁服务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500余名贫困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2万元,既促进了女性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也使贫困妇女尝到了甜头,唤醒了她们主动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推行“能人大户+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干有盼头的愿望。积极发挥团结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基层女能人、女带头人、女热心人发动起来,形成“一个女能人带动一批妇女”创业就业的“酵母效应”。近年来,指导、督促市县镇成立了9家女企业家协会、1家女大学生创业协会,通过组织她们开展“姐妹手拉手·巾帼脱贫快步走”等活动,带动了18050名贫困妇女就业,筹资500余万元,帮助14300余名贫困妇女儿童解决求学、就医、生活、发展难题。有效搭建平台,组织协会一百余家企业到深度贫困县开展“惠农义购”活动,帮助解决贫困妇女农副产品滞销等难题。


五是推行“生态旅游+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居家就业的愿望。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部署,主动组织引导广大贫困妇女在旅游业中寻找商机。围绕“一带一路”丝路旅游文化建设契机,开发以“鎏金铜蚕”为主、500余名贫困妇女参加手工制作的文创产品亮相“国际女性手工艺发展论坛”,走进全市旅游专柜。各县区开发的布编、草编、藤编等有乡土情怀的文创旅游特产走俏市场,让土味有了洋气。为了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从去年起开展了以“放心食品、诚信经营、环境优美、服务周到、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安康女子示范农家乐”培树活动,建成美丽家园示范村10个、美丽家园示范户200户,帮助1800余家“农家乐”提升经营水平,涌现出一批示范“农家乐”群,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贫困妇女增收。




投稿邮箱:sxflxmt@126.com

编辑/杨晨

大家都在看

吴海鹰在陕调研时强调:群众在哪里,妇联工作重点就在哪里

国考报名今天开始:拟招2.4万人,请收好这份指南!

这个今儿成立的协会不得了!三秦巧手让深秋更有温度!

发布丨陕西妇联一周工作速览&微信传播指数排行(1006-1012)

提醒 | “我家孩子卡洗衣机里了!”

陕西省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